首頁 政策文件 江蘇省

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江蘇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的通知

  • 泰州市電化教育館
  • 2021-06-23 16:49
  • 閱讀 19988
分享到:

蘇教信〔2019〕1號

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省教育廳研究制定了《江蘇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 ,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校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江蘇省教育廳

2019年6月27日

 

 

江蘇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快江蘇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省建設,推動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等文件精神,結合江蘇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目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為核心,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和支撐服務能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

  (二)基本原則

  1.面向未來,育人為本

  面向新時代和未來社會人才培養需求,以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育生態,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創造能力,實現教育普惠,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服務模式和資源供給方式。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傳統教育向智能教育轉段升級,努力形成“智能+”江蘇教育信息化發展范式。

  3.聚焦重點,提升能力

  把握江蘇教育的主要矛盾變化及階段性特征,關注民生教育需求,瞄準江蘇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難點問題,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對于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服務支撐能力,為辦公平而有質量的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解決方案。

  4.統籌規劃,分類推進

  統籌各級各類教育育人目標和信息化發展需求,實現信息化推進與教育改革的協調發展。加強系統內部及與相關部門的聯系,凝聚教育信息化發展合力。注重區域推進和個體特色培育,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打造江蘇教育信息化升級版,構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教育治理模式,探索“智能+”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到2022 年基本實現數字化教學覆蓋全體教師,泛在化學習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師生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提高,全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主要發展指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

  持續優化智能環境。推動“寬帶網絡校校通”提速增智、“優質資源班班通”提量增優、“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提質增效,教育資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融合發展,“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和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園生態基本建成。

  不斷深化創新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覆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學校、全體師生。信息技術有效促進教育教學方式和資源供給方式的變革。

  顯著提升信息素養。基本形成適應信息化生態環境的教育管理干部隊伍、專業人才隊伍和學科教師隊伍,學生信息素養和實踐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個性化、探究性、終身學習成為常態。

  逐步完善安全體系。教育領域網絡安全意識顯著增強,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不斷健全,安全防護能力和應急響應水平明顯提高,與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三、實施行動

  (一)基礎環境智能化提升行動

  統籌建設教育專網。加快推進IPv6 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落地實施,建設省級教育專網,實現全省教育網絡統一規劃建設、統一運行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全部接入教育專網,省、市、縣、校四級教育網絡實現安全高速互聯互通。

  提升學校寬帶接入水平。全省中小學校和職業學校實現千兆進校、百兆進班。推進“無線校園”建設,中小學校和職業學校無線網絡覆蓋教學、辦公及主要活動場所,高校無線網絡實現全覆蓋。推進5G 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應用研究與實踐。

  提升基礎環境承載能力。高標準打造省級教育數據中心,探索混合云架構模式,提升數據中心基礎支撐服務能力。升級省智慧教育云平臺,搭建統一應用支撐平臺,推動省級資源平臺與管理平臺開放共享,實現統一用戶身份認證、統一數據交換。

  (二)教育大資源服務普及行動

  推進數字教育資源規范化建設。建立數字教育資源準入、匯聚、流通、評價與淘汰機制。打造基礎教育“網絡名師工作室”和“名校網絡課程”,建設中小學數字化教材,研制中小學人工智能讀本。開發學前教育、家庭教育資源。拓展職業院校虛擬仿真實訓等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深化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推進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推動師生逐步實現“一人一空間、人人用空間”。做好與已有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空間數據的匯聚共享及學習數據的采集分析。加強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指導師生、管理者和家長利用空間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

  推進“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設。依托省智慧教育云平臺,推動全省各級教育平臺一體化建設,實現國家、省、市、縣平臺互聯互通及資源開放共享。優化“平臺+資源”服務模式,匯聚整合教學、科研、文化及社區教育資源,構建互聯互通、眾籌眾創、開放共享、協同服務的數字教育大資源服務體系。

  (三)師生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及教學能力。實施中小學(含幼兒園、中職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建設行動”,開展教師大數據應用能力培訓,推動教師主動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開展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和教育技術專業能力培訓,提升教育管理人員信息素養。優化完善師范教育課程內容,提高師范生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

  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創新能力。加強學生課內外一體化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識、信息倫理等方面的培養。推動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等課程。推動高校開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專業,發揮交叉學科融合優勢,培養數字經濟復合型人才。引導職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發展訂單制、現代學徒制等多元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和實踐技能培訓。創新“領航杯”等教育信息化大賽內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實踐創造能力。

  (四)教育治理數字化轉型行動

  建設省級教育大數據中心。整合全省各類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各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集成。構建規范統一、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省、市、縣教育數據交換共享體系,實現全省教育數據“數入一庫、數出一門”。依托省政府大數據中心共享相關行業數據,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學段的大數據,打造江蘇教育大數據倉庫。建立教育數據開放共享的政策法規與實施機制,促進數據在風險可控原則下合理開放共享。建立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聯合教育治理領域專家,組建高素質數據管理與分析團隊,提供專業化的數據分析服務。

  探索互聯網+教育服務模式。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應用,推進教師評職評優、綜合素質評價、教育資助、畢業就業等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加快教育政務的數字化轉型,建立教育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推進教育政務數據省級集中,實現教育政務服務統一申請、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程監督,推進教育系統辦公數字化。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開展數據驅動的預測預警、診斷評估,破解困難學生精準資助、教育資源缺口預測、校園安全態勢感知、督導評估動態監測等教育治理重點問題。

  (五)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

  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善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指南和評價體系,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校園生態。加快智能化教學終端建設,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等智能學習空間,滿足師生基于云、網、端的教學科研和學習活動需求。建立新型課程結構、課堂模式、教學體系和評價方式,推動智能助理、機器人、智能評價等關鍵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開展基于數據的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支持自適應學習。開展智慧校園示范校認定工作,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區。

  建設名師空中課堂和城鄉結對互動課堂,打造網絡學習共同體。建設名師空中課堂,統籌全省名優教師資源,打造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網絡學習平臺,向全省中小學生(含中職學生)提供在線答疑、互動課堂、點播課堂、家長課堂等教育服務。建設城鄉結對互動課堂,實現城區優質學校與鄉村“兩類”學校備課同步實施、課堂同步互動、教師同步研修、資源同步共享。建立個人終身學習電子檔案,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基于互聯網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學科教學、能力培養、升學指導、生涯規劃、職業培訓、老年教育資源等服務,支持終身學習。

  (六)教育網絡安全保障行動

  健全完善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加強黨對網絡安全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責任制。建立網絡安全考核評價和監督問責機制,推動將網絡安全工作成效與單位考評相掛鉤。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和應急預案,提高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通報制度,開展本地區本單位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加大網絡安全事件通報和處置力度。全面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健全完善網絡安全技術防護體系。配備軟硬件設備設施和專業化隊伍,建立技防與人防相結合的綜合防護體系,構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網絡環境,有效防范和抵御網絡安全風險。推進教育CA江蘇分中心建設,試點使用和推廣教育CA 數字安全認證。強化教育系統信息安全管理與防護,探索開展網絡安全第三方服務。建立完善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機制,提升信息共享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廳際協調小組作用,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按責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設。強化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統籌領導。發揮省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的決策支持作用。推動各地政府將教育信息化納入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大力推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科學制定任務書和時間表,因地、因校制宜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完善體制機制

  嚴格落實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行政職能機構,落實教育信息化行政職能部門、業務推進部門、技術支持部門分工協作機制。推動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教師資格認證和考核體系。完善學校信息化管理機構人員編制管理與職稱職務的評聘辦法。創新激勵制度,探索建立競爭性獲得、按用付費等投入方式的應用創新資源供給機制。拓寬宣傳推介和開放合作渠道,提升江蘇教育信息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強化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教育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組建教育信息化專家智庫,提升教育信息化規劃、管理、指導、服務能力。強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明確崗位職責,開展專業能力培訓。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設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機構,健全教育系統網絡安全隊伍體系,提高學校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服務保障水平。高校要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信息技術人才培養。

  (四)落實經費保障

  推動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將教育信息化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并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和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經費支持力度。各級各類學校要每年安排一定經費用于資源更新和設備運維管理。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機制。加強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五)開展評估監測

  制訂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和評估辦法,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核心指標納入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開展區域教育信息化督導評估,推動各級政府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市、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評的重要內容。開展教育信息化第三方評測,定期發布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和師生信息素養評價監測報告。

  附:《江蘇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重點工程實施一覽表



上一篇:省教育廳關于江蘇省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 下一篇: 關于印發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發布評論

還能輸入 140

用戶評論